我市水源地之一的石兜水库。(本组图/林志杰摄)
▲许庄村民搬进位于三兴社区的临时安置点。
拆除完成后的许庄村庄景象。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应洁林桂桢通讯员陈壬贵)集美最偏远的村庄之一——后溪镇许庄的整村搬迁在上周完成,随着最后一栋房屋的拆除,许庄剩余的193户村民走出深山,即将开始“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偏远村庄的搬迁,和每一个厦门人都有切身联系。作为我市水源地——坂头石兜水库的上游村庄,许庄的搬迁首先出于水源地保护的需求,另外,随着厦门第二供水通道——长泰枋洋水利工程的打通,从长泰引进的龙津溪水也将流入石兜水库,届时,石兜水库将进行扩容,许庄的大部分土地将位于淹没线下,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为了能让整座城市喝上更干净的水,有着近300户、1000多人口的许庄舍小家、为大家,于2006年启动了整村搬迁,一部分村民陆续搬出大山,来到山下的三兴社区安家。今年,随着水库相关工程进入倒计时,许庄剩余的搬迁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
时间急、任务重——记者从后溪镇了解到,在相关部门的协力配合下,在6月11日到6月20日短短10天内,后溪就完成了最后193户的征拆协议签订,随后,拆迁工作也紧锣密鼓开展,并于6月26日全部完成,共拆除6.5万平方米。
至此,许庄整村搬迁顺利收官。新一批“下山”的许庄人,上个月底前陆续搬进了位于三兴社区的临时安置点,等安置房装修完成后,他们将住进新家,开始全新的生活。
仅用十六天整村搬出厦门的“西伯利亚”
烈日炎炎,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山里的宁静——6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许庄时,这里还在进行最后的房屋拆除工作。许庄搬迁的“攻坚期”正好碰上入夏以来最高温的时段,连日来,后溪镇石兜水库扩容搬迁项目工作组在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的带领下投入忙碌的工作,每个人都晒黑了一圈。天气太热,他们就在口袋里塞一瓶藿香正气水,以备不时之需。
从地图上看,许庄位于集美西北部的坂头-石兜水库上游,从山下进村,一路要走近一小时崎岖颠簸的山路。曾有人比喻说,偏远的许庄算得上是厦门的“西伯利亚”。
为了石兜水库扩容项目,今年6月,许庄搬迁加快了进度,在后溪镇及区重点办、执法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仅用了16天,就迅速完成许庄剩余的193户的协议签订和6.5万平方米的拆除工作。
在外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参与这次征拆的后溪镇石兜水库扩容搬迁项目工作组组长王文贤说,项目能够快速推进,首先离不开村民的支持,“我们一户户上门,跟村民讲项目的重要性,把征拆政策说明白说清楚,并且坚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征拆对象都有交代。”
多部门合力协助村民顺利“搬家”
事实上,自6月份以来,天气一直不理想,在许庄搬迁的商谈期间,连着几天都是大雨,后溪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金城带着工作组成员常常入户商谈到半夜,还得冒雨对房屋进行丈量。
在许庄搬迁的“攻坚期”,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100多名,他们中除了镇里的骨干和三兴社区的两委成员,还有很多来自集美区重点办、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等部门。
“此次许庄顺利搬迁,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合力。”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市、区两级下定决心攻坚许庄搬迁项目,集美区委区政府专门设立片区指挥部和许庄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后溪镇两位主官现场坐镇,走村入户商谈,推动进展,有问题马上开会研究解决,并建立每日两次研判机制;区重点办“关口前移”,派驻人员一线指导;区建设局全力保障许庄的搬迁安置,并从三兴外口公寓提供82套房屋用于村民临时周转;区执法局积极配合镇工作组、拆迁公司与被拆迁户进行商谈,进行法律宣传和思想动员;区司法公证部门每天派两名公证员驻点项目,对有纠纷的房屋及时提供证据保全服务;供电部门也以最快速度对已腾空房屋进行线路迁移等。